干了这杯、再谈理想

这是我们在城市里的进行的乡村振兴实验,谨以此篇作为自娱自乐酒吧的序文。


PART 01

离经叛道的 乡村振兴不振兴 实践

这几年设计行业萧条,于是下沉做了几个乡村振兴项目,内心总有些不安。不知是出生于“农村做题家”的我乡土经验尚浅,还是设计本身力有不逮,总觉着自己的“振兴方案”对不住老乡的期待——于他们生活的改观似乎收效甚微,有时候甚至自我怀疑,他们是不是真的需要一个这样的振兴设计。

 

于是,

一个离经叛道的想法挣扎着冒了出来:

乡村,

不妨就成为每个人心中那个

回不去的故乡

 

若论经济实效,与其斥巨资涂涂抹抹引人归乡,不若尝试将这份乡野的美好,悄然引入城市生活的缝隙,把这份美好直接送到家门口不是更经济?

这想法,自然难成主流共识,甚至让不少振兴项目显得处境尴尬。罢了,纸上谈兵终觉浅,躬身入局试试看。

带我们登上笔架山顶的畲族大叔


PART 02

南洋塔里 回不去的乡里


在福建罗源县的南洋塔里村子里,断断续续盘桓了半年。图纸画了不少,构想也一一罗列。村民的淳朴热情,托付着沉甸甸的期许。然而,一种挥之不去的愧疚感萦绕心头——我除了与他们同吃同住,感受那份真切的烟火气息,我似乎能做的事甚少。转念想,若能助他们将田间地头的鸡鸭、枝头的柑橘卖出,也算是一点实在的帮扶吧?

陪我聊天的种地大叔

 

遂决定从带货启程。我们目光落在了村里一家小黄酒作坊上。它曾是十多位村民的生计所系,疫情后元气大伤,几近破产。若能让这酒找到销路,作坊得以维系,村民生计有着落,这“振兴”的微光,不就有了么?

酒厂里堆成山的年份黄酒

 

说干就干,很顺利地说动了县里主事者,将此酒纳入接待用酒名录。(不想最近又有了新的禁酒令)

 

于是,筹划着为它在上海寻觅一方市场。一番探询,方知其中差异:福建黄酒,取纯糯米酿造,三月发酵便成,清冽中米香突出;而沪上惯饮的绍兴流派,则以糯米小麦混合发酵,历时足有半年之久,米味被时间与工艺打磨得更为醇厚圆融。 沪上尝鲜者,多觉闽地黄酒“米酒”风味过显,近似崇明老米酒。更棘手的是,沪上黄酒市场格局早定,石库门、古越龙山等品牌壁垒森严,价格带密不透风,几无新酒立足之地。

至此,我那朴素的设想,眼看要在现实的铜墙铁壁上撞得粉碎。酒滞销,乡村的活力自然无从谈起,当初那些“振兴设计”,也近乎沦为纸面文章。

十多年的黄酒等着人们去发现


PART 03

城市 微薫计划

转机,常在无意间叩门。 偶然刷到Netflix的《王牌调酒师》,这是一档调酒竞技类真人秀节目,见识到了顶级调酒师可以将各种酒和食材任意调配出各种美味鸡尾酒,能否将传统黄酒幻化成年轻人青睐的创意特调饮品?

经过我们几百次的实验,借鉴鸡尾酒的工艺,终于成功地调配出一款具有福建黄酒特色的特调黄酒。所有喝过的朋友们都赞不绝口,特别是这个炎热的夏天。

这束乡村振兴的微光,重新点燃了可能。

一个念头逐渐清晰:何不在上海,在同济近旁,开一间消费降级背景下的小酒吧?

如此,完成了“双师”身份:

白日里是“设计师”,夜幕下变成“调酒师”

这两个看似是两个八竿子打不到的行业,其实有着重要的共同点:

 

 

特会 装逼

 

 

当然酒吧不能只是一款酒,如是我们首推了四款鸡尾酒,冠以“四时之序”,当然以夏之主题的“凯风自南”是我们的主打,因为它是以村里的黄酒为特色,温暖而诗意。(用“凯风自南”作为名字也是为了致敬我的导师,这也得到了他的认可)



Prague spring

柠檬叶+柠檬叶浸泡过的伏特加+柠檬汁+鲜榨菠萝汁



凯风自南

金酒+黄酒+伏特加+柠檬汁+接骨木花糖浆+白桃气泡水



泰国茶John Collins

泰国茶波本+黑加仑利口酒+柠檬汁+蜂蜜



White Sangria

金酒+雷司令+柠檬汁+接骨木花糖浆

 

酒吧的名称就叫

“自娱自乐”吧


一个不那么“像酒吧”的酒吧

也是我们建在城市里的

乡村振兴实验室的初衷。

值此躺平思潮弥漫的间隙,
不如

干了这杯 再谈理想

不过目前不对外营业,

只接待朋友,来的都是朋友

 

自娱自乐酒吧地址:

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90号内庭院

留下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备案号:沪ICP备20240796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