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大河公园十年建设记

一个公园的十年,一个时代的回退
↑桥接一二期
在桥上看樱花(期待春天)
↑看新城核心建筑群
水景是海绵城市的一部分
↑盘旋而上的坡道
很多大尺度的曲线构成
↑树冠行走
设想中的树冠行走,估计还得十年
↑随坡而下的台阶
这个滑梯下次去尝试下
↑唯一的大树
其他树木只有拜托时间了

1.背景回顾

初次接触西大河公园是在2015年,算下来也接近十年了,那时开始参与西大河二期的定位研究。此时,西大河一期(西大河体育公园)已完成建设,由我的前东家设计。这家单位在设计界以其独特的设计哲学而著称,其理念和形式一以贯之。2002年作为一名刚步入职场的新人,我对这种设计理念充满了尊敬与欣赏,但有时候也不太理解。后来的岁月中,我来到同济攻读研究生,随后留在上海继续工作。

西大河体育公园2024年(多图)↓

机缘巧合,我们得以参与西大河公园二期的项目。作为项目的一部分,我们需要对一期的设计进行详细的分析评估。令我惊讶的是,当年地方上对一期的评价并不高。一方面,他们对一期的设计理念并不认可;另一方面,施工质量与后期运维也未能达到预期。

西大河体育公园2013~2024(多图)↓

相比之下,同期建设的绿轴体育公园(恰好是我们设计的项目)在更像公园”方面表现更为优越,可能也与绿轴体育公园的施工和后期运营都是地产公司万科在主导有关(边上是万科的小区)。

绿轴体育公园2023年↓

2.市政公园地产化之风愈刮愈烈

市政公园地产化的方向从2010年之后,在房地产浪潮的裹挟下愈来愈明显。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深刻影响了市政公园设计和建设的审美取向,房地产市场的主导力量使市政公园逐渐趋向于“花园式”的售楼处景观。所有人都惊叹于地产的速成模式,从公园绿地到街头绿地,甚至是道路绿地,到处都是今天建设明天就成型的速成景观。房地产景观的精致和养眼,成为了主流审美的标准,而早期倡导的生态型、节约型园林理念自然势弱了。在大地产时代的洪流里,后期的养护成本往往得不到重视,这点成本影响不了决策。

西大河二期建成效果(2024年)↓

3.打不过只能加入

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原因。在这种大环境下,只能从了,我们也不例外。之后设计的各类公园,基本都是“地产化”的套路了,挣扎也无济于事。在“所建即所得”的地产景观面前,那些需要时间成长的小树苗显得过于漫长,整个社会没有时间等待。尽管我们努力坚持一些初心,但社会的整体审美风向改变了设计的方向。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的设计也逐渐妥协,以迎合市场的需求。

西大河二期建成效果(2024年)↓

在这样的环境中,仍能不忘初心并坚守自然设计理念的人,确实值得敬佩。倒不是说孰对孰错,我一向是鼓励多元共存的,只是作为设计师对一直能坚持自己设计哲学的同行由衷敬仰。

西大河二期建成效果(2024年)↓

在快速见效方面,地产化的景观的确吊打那种需要时间沉淀的模式,尽管决策过程花了好几年,但建设过程很快,西大河二期刚刚开园就能拍大片做意向图了。

西大河二期建成效果(2024年)↓

4.对于未来公园类景观的几点思考

(1)公园是有生长过程的

公园的建设不仅仅是一个设计和施工的过程,更是一个需要时间沉淀的成长过程。过去,我们往往对公园的成长缺乏足够的耐心,希望它们在短时间内展现出完美的面貌。然而,公园是一个不断生长的生命体,公园的成熟需要时间的积累和适当的养护。应当认识到,公园的价值在于其长期的生态效益和社会贡献,而非一蹴而就的视觉效果。

西大河二期第一年樱花初开(2023年)↓

(2)公园的维护是有成本的

这点在过去或许不是大问题,因为公园建成后,周边地价的上升足以覆盖所有成本。然而,当前环境下原来这种土地经济帐本不再适用了。在设计阶段必须同时考虑后期的维护和运营,以降低长期成本,提高公园的自我平衡能力,确保公园能够长久地服务公众。未来,新公园的建设数量会大量减少,因此,如何有效运营和管理已建成的公园、减少财政负担,将成为未来的重要课题。

西大河二期建成效果(2024年)↓

(3)返璞归真,减少炫技

不妨看看国外的一些经典公园,如海德公园和中央公园,它们的设计皆以浓荫覆盖的林木为主体,各类活动场地自然融入于绿意盎然的环境中。相比之下,我们的一些公园则常常过于追求炫目的效果,花样繁多。这种现象是否真的符合我们对公园长远目标的追求?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公园设计的本源,关注其生态功能和让人放松的使用体验,而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吸引力。

纽约中央公园(多图)↓

海德公园(多图)↓

回想起初工作时,老俞的“种树、种树、种树”真诀,(二)十年一梦,诚不我欺!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备案号:沪ICP备2024079649号